1617351570726
行走讲堂活动

03.06 活动 | 郭大誌:从“护国寺”到“恭王府”,京城的“西贵”与“市井风情”

发布日期:2021-04-02 16:19

一、从护国寺,出发!

《古寺》 清.樊彬

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恨沧桑漫断肠。

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

《庙市》 

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

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选自得硕亭《草珠一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初三,护国寺大火之后,寺庙荒废。

进入民国,护国寺成为庙市。

这里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不同时期残破古寺与兴隆庙市的场景。

绿色的桥

描述已自动生成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如今的护国寺,仅留存有金刚殿、地藏殿、功课殿及部分廊庑。

对比乾隆时期“京城全图“,从航拍图上还能找到当年护国寺的影子。

城市的高楼大厦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二、边看边聊,周边王府

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中标注王府总计42所。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有记载可查的辅国公以上府邸共有50所。辛亥革命后,清室灭亡,诸王没有了俸禄,遂变卖王府以维持生计,纷纷落败。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如今这些昔日的王府,有些被单位留用,有的被拆除,有的恢复了原貌,有的则转变为大杂院……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民国三年(1914)北京地图,护国寺周边清楚的标识出王府信息

清代王府主要分布在北京内城,以拱卫皇城之势遍于京城。现存46座王公府邸遗址中,有21座位于东城区,有25座位于西城。

此次活动路线,周边涉及的王府就包括“庄王府”、“庆王府“、”涛贝勒府“和“恭王府”。

三、“我”在恭王府的日子

带领我们行走的郭老师,也曾经在恭王府里生活过

在那里留下许多难忘的生活记忆

亲自见证了破败的恭王府由厂房、宿舍、大杂院又恢复到昔日的样貌。

一群人的旧照片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大誌(左一)与小妹(左二)在“恭王府”大门口儿东侧“大狮子”前

郭大誌生于鲜鱼口,之后又在恭王府、海兰察府生活多年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

郭老师又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历

这一次,跟随郭老师一同由护国寺出发,寻一寻护国寺、庆王府、涛贝勒府的建筑遗存,听一听郭老师当年生活在恭王府的那些故事。

日期:202136日(星期六)

时间:9:30-12:00

集合:护国寺金刚殿南侧

分享到:
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
文章搜索
好物推荐
3-1
3-3
2-7
2-5
1-16
1-12
1-14
2-4
1-5
1-11
1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