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痴”画家,到让日军丧胆的“飞虎队”,我们也来说说虎年的虎+ 查看更多
中国曾经是虎的国度,在世界上虎的九个亚种里,中国有过其中四个亚种,这其中就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东北虎(Amur Tiger)和已经野外灭绝的华南虎(South China Tiger)。
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们很早就开始创造虎的艺术形象。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里最早的老虎就算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中的蚌壳堆塑的白虎形象了。
这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白虎和墓主人另一侧的苍龙,同样成为我们追寻远古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物证。
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画家都画过虎。
但他们是真的写生?还是“照猫画虎”?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确定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画家张善孖(1882-1940)为了画虎,竟然在苏州的网师园里养了一只老虎。
嗯,有照片为证。
从照片可以看出来,这只老虎还很年幼,想来,在那个时代,从山民手上,或者从马戏团老板那里买一只幼虎,还是一个不太难办的事情。
课时,这位张善孖先生,是何方神圣?
可能很多人已经对他的名字很陌生了。但他的一个弟弟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张大千(1899-1983)先生。
左为张大千,右为张善孖
话说,以前苏州的园林,大半都是私家园林。民国六年(1917年)的时候,奉系军阀张作霖斥巨资购下苏州的网师园,赠给其恩师前奉天将军张锡銮,为其庆寿。因为张锡銮是江南钱塘人,所以,张作霖才有此举。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因为和张锡銮的家人交好,张善孖和张大千兄弟俩借住在网师园,并且一住就是四年。
寄情于江南园林美景的这四年时间里,张善孖与张大千兄弟二人在园中专心切磋绘画技艺,其中张善孖着意于画“虎”,以至于买了一只老虎做“模特”。
为了培养和老虎的感情,张善孖可是费了很大的心思。
这种感情,首先是基于精心的饲养。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善孖的家人也并不惧怕老虎,从容的路过,好像旁边喂养的,不过是一直“大猫”。
当年小虎刚刚“落户”网师园的时候,张氏兄弟二人对小虎十分的宠爱,并给小虎起名“虎儿”。不用儿化韵念的话,应该是把小虎当儿子养了。
据说,“虎儿”在园中时,从不加锁链,也不用笼子圈养。平日里就是在园中自由自在的溜达,捕鸟取乐。
可想而知,张善孖绝佳的写生环境,为他创作“虎”的绘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张善孖画作,题名为“蜀中虎痴”
可惜,这种惬意的“驻场艺术家”的生活被日军的入侵彻底打破了。1937年,张氏兄弟随众多亲友一同转战到大后方重庆,也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家乡。
与家乡亲友的团聚并未带来多少快乐,因为很快战火就烧到了陪都重庆。
1938年10月4日开始,侵华日军开始对重庆进行轰炸,企图压制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念。
回到家乡的张善孖有了更强的保家卫国的愿望,并用画家的一技之长,艺术化的表达了出来。
这是张善孖所绘的《怒吼吧,中国》,画中有28只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行省和特别市。
再后来,张氏兄弟开始通过巡回画展和画作义卖来为中国抗日筹集款项。
在1940年年初,当张善孖在纽约办画展的时候,遇到了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将军| Gen. C.L. Chennault(1893-1958)
其时,陈纳德正在美国招募志愿飞行员,即将赴中国以志愿军的身份支持中国抗战。得知此消息后,张善孖非常兴奋,并即兴创作了一幅《飞虎图》赠给陈纳德。
图片来源:建川博物馆微博
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到两只从天而降的猛虎,背上生出两只翅膀,盘桓在纽约的高楼大厦上空。
后来,此画被樊建川先生收藏,并保存在四川建川博物馆。
有人研究,说这个就是后来“飞虎队”名称的来源。
左图为飞虎队飞机上的“飞虎”标志,这个已经是迪士尼的创作了,很可惜没有用张善孖的创作。
令人惋惜的是,张善孖先生没有来得及见到“飞虎队”翱翔在中国的国土上空,就在1940年年底过世了。
而张善孖先生挚爱的“虎儿”也因为缺乏照料,过早的夭折于苏州的网师园。
现在,如果您去苏州网师园,还可以在殿春簃院内看到“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碑铭。这是1982年张大千先生在台北所题写,并寄回大陆的。
据说,“虎儿”就葬在这几块太湖石下
最后,是一幅我们自己“照猫画虎”创作的虎年福字。借以祝关心和支持四合书院的新老朋友们“虎年大吉”。
关于四合书院
四合书院由几个热爱老北京文化的好朋友共同发起的文化传播机构,致力于营造一个胡同里的“人文教育空间”。我们通过在四合院里组织的订制教育课程、讲座沙龙以及读书会、短途行脚等形式,帮助自己,也帮助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了解老北京的文化,了解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根。
文化需要在发展中传承,今天我们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社会创新的方法,与您一起放眼世界,一道去发现和传承祖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
有问题?别担心,书小僮来帮您!
8404-8242/ 156-5244-1600